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鄒瑤)南縣人民法院武圣宮法庭始終秉持“小案事不小,小案不小辦”的司法理念,聚焦“多元解紛”,持續(xù)推進“楓橋式人民法庭”建設。既要解決案件的“法結”、又要打開群眾的“心結”,努力做到“案結事了”,切實讓人民群眾真實感受到法律條文背后的力量和溫度。
近日,武圣宮法庭受理劉某與丁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,本案中,丁某從事餐飲行業(yè),2022年至2023年期間,丁某在劉某處購買蔬菜,合計貨款150000元丁某尚未支付,雙方釀成糾紛,訴至法院。因案件當事人在外務工、身處異地交通不便,為了方便當事人減輕其訴訟成本,及時高效地化解矛盾糾紛,武圣宮法庭通過在線調解平臺與雙方當事人“匯聚一堂”,通過視頻電話認真聽取雙方意見,對此事實,丁某予以認可,但希望對方給予其時間償還。經法官多次溝通調解,兩人最后達成一致意見,劉某同意丁某將貨款分期給付。武圣宮法庭將該調解筆錄通過線上推送各方當事人予以簽字,并于當日通過電子送達將民事調解書送至雙方當事人簽收。達成調解協(xié)議的當事人對在線調解贊不絕口,感嘆辦事之快、效率之高。
武圣宮法庭積極踐行和發(fā)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做實做深能動司法,巧用“數字賦能”,依托一站式建設成果,持續(xù)優(yōu)化提升訴訟服務。2023年至2024年期間,武圣宮法庭靈活采取“人民法院在線訴訟服務平臺”、“人民法院調解平臺”的調解方式幫助群眾解決糾紛,化解矛盾52件。充分發(fā)揮了“互聯網+”優(yōu)勢,真正實現了“讓信息多跑路、讓群眾少跑腿”。
在今后工作中,武圣宮法庭將持續(xù)開拓司法服務新途徑,落實司法為民新舉措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,努力讓“小法庭”展現“大作為”。
一審:楊紹銀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責編:楊紹銀
來源:湖南法治報